一直以來,大家似乎有個迷思:規模大的企業是好企業。無論是什麼產業,創業者都時時刻刻希望自己是下一個馬雲、劉強東、董明珠。
但實際上,目前這個階段要將企業做成很大很大規模的,很難。既然無法做大、做全,那麼做精做專的「小而美」是否可以成為企業發展的途徑?
小而美,「小」不等於小市場
要走「小而美」道路,首先你要讀懂什麼是「小而美」。首先這裡的「小」並不等於小市場,而是有兩個層面的意思:
其一,中小型企業。
「小而美」是馬雲在2009年提出的概念,他將中小型企業視為世界經濟未來的驅動力量,認為消費者導向的商業體系將成為未來,中小型企業將成為商業社會的主體,並斷言未來20年是屬於中小型企業的。
馬雲將中小型企業置於如此重要的地位,並不是因為阿里巴巴的宗旨是為中小型企業服務,而是因為不管是在什麼行業、無論該行業已經形成了怎樣的寡頭經濟、龍頭企業,中小型企業依舊佔據該行業的多數。一個產業不可能只依靠幾家「大而強」、「大而全」的企業便能撐起一片天,多數大企業也都是由小企業發展起來的。不信你看看,如今陶瓷產業的大企業唯美(馬可波羅)、東鵬、諾貝爾、新明珠等,哪個不是從「小」做起的?
其二,小眾的市場區隔。
眾所周知,磁磚產品分類複雜,依製作流程及特色可分為釉面磚、全身磚、拋光磚、玻璃化磚等;依產品尺寸可分為大板、中板、薄板、厚磚等;依空間應用可分為外牆磚、內牆磚、廣場磚、地磚等。因此,這裡的「小」也可以是一個市場區隔的概念,不管是哪個細分的品類,都可以做成一個大市場,甚至有可能做成該品類中的大眾和主流。
近年來,陶瓷業的市場競爭、價格競爭愈發激烈,仿古磚、大板、中板等品類迅速崛起,帶來了新的市場。不管是近幾年「大板」引起的「無大板、不大牌」的市場效應,還是「莫蘭迪色」帶來的一波市場熱潮,那都是大品牌的世界和小品牌的陪跑局。小品牌的規模與生產鏈無法與大品牌相媲美,在競爭上不佔優勢。往往,錯誤的發展方向會讓小企業陷入舉步維艱的地步,甚至淪為炮灰。
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后,中小型企業早該明白,盲目學習大牌,根本不現實,也沒有這個必要。對於所謂的產業巨頭和領先者,不必太過崇拜,因為彼此之間體格身板、力氣相貌都不太一樣,就算你照搬了別人的理念,照搬了別人的策略,照搬了別人的產品,都於事無補。
儘管陶瓷市場飽和,但一些小眾市場還是存在較大空間的,競爭相對沒有那麼激烈,例如外牆磚、廣場磚領域等。因為室外空間的特殊性,不管是廣場地面的鋪貼還是建築外觀的裝飾,這一部分的市場長期以來都是被石材、金屬、玻璃等材料壟斷。但是由於石材資源的稀缺,國家對石材資源的監管,以及玻璃等材料造成的光污染,消費者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材料來填補該空缺市場。
據中陶君所知,陶瓷業就有一家叫做唯格的企業自創辦以來就致力於做“厚磚”,定位於商業建築和高端住宅的戶外領域。唯格先後推出的2cm、3cm厚磚產品,因為有著優秀的抗折性能、耐磨性能、防腐蝕性能,恰好填補戶外裝飾材料市場的空缺,經過多年的研發和產品優化,目前在戶外裝飾市場佔已佔有一定的份額。
因此,對陶瓷業者來說,要將視野放寬,不要在哪裡飽和往哪裡衝。目前還有很多商業空間、小眾市場等存在空缺,企業按照自身發展的情況和優勢,針對個人化市場展開新一輪的佈局,這樣的思路永遠不會錯。
小而美,「美」是關鍵
在「小而美」這個概念中,「小」界定了範圍,而「美」則是對這部分企業進行篩選和分層的重要條件。 「美」不單單指產品的顏值高,更是指透過滿足消費者的個人化需求,做到極致的產品品質與特點,走差異化路線。它可以透過細節的打造,讓使用者感動,從產品、行銷、服務等多維度打造最佳的顧客體驗。
在學者探討產業變化的時候,他們常提到「消費升級」一詞,但不管它的解釋是消費者用更多的金錢買到更好的產品,還是消費者可以用更少的價錢購買更多更好的產品,都不足以描述目前消費者的消費觀念。
因為在同質化嚴重的當下,消費者更青睞的不是所謂的大眾品牌,沒有人願意出門與別人穿一樣的衣服。消費者的需求更加細化、更加挑剔,他們會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產品,如果有一個品牌可以滿足其個人化需求,他願意花更高的價格進行消費。
這就是「小而美」企業的春天,面對千磚一面、千磚一紋的行業現狀,「小而美”企業崛起的希望還是有的。這需要「小而美」企業找準定位,細分用戶,精準行銷,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走進消費者的內心。就像“去屑選海飛絲”、“護髮養髮選霸王”,消費就是這樣產生的。
「小美」如何在市場上站穩
因為做的是小眾產品,在行走於市場的過程中當然也要不同的方式和途徑。
準確選擇使用者群體。
「一個蘿蔔一個坑。」其實有很多消費行為的產生可以說是企業和消費者的雙向選擇。大品牌,門檻高,客觀上選擇的是一些收入、層次、價值觀趨同的用戶;高端消費者,收入水平高,消費水平高,自然更青睞高端品牌。
但對小眾產品來說,不能簡單地將消費者分成高端、中端、低階等級,而是依照消費者需求的差異進行分類,例如他需要的產品,剛好是我主要生產的產品,那麼他就是我主要的消費者,然後再依照消費者的需求,進行個人化服務。
合理利用商業空間。
由於國家的政策,各地逐步取消毛坯房,取而代之的是精裝房。但因為精裝房面對的是中高端客戶群,對於裝修材料的選擇有一定的標準,要求供應商是大品牌,有實力墊資等。對某些小眾品牌來說不一定能達到進入精裝屋市場的資質,在這一方面的發展可能會碰壁。
小眾品牌與福斯品牌搶奪精裝房等市場,當然有所困難。但在別墅空間、商業空間、餐飲空間、辦公空間等市場,個性十足且性價較高的小眾產品還是有不錯的發展空間。
高質輸出視覺應用。
在陶瓷產業中,背景牆、花磚等產品都屬於小眾產品,同時有十分具有個人化特色。對於這一部分產品的輸出和落地不能與其他類型的磁磚產品一樣以單一產品輸出。企業應該配以有特色的設計方案,輸出給設計師和消費者,以高品質的應用設計和視覺效果打動使用者。這樣的輸出方式,更方便使用者使用這些產品。
此外,因為小眾產品更注重個人化和差異化,對設計師來說有更多的創作空間,在設計師管道還可以進一步發力。
目前,在陶瓷業,誰都煎熬,誰都不好做。既然「煎」與「熬」都是成就美味的方式,「煎熬」對陶瓷產業來說不過是烈火煉金。
不管是“小而美”還是“大而全”,掌握好火候,總歸有出路的。